2013年5月6日星期一
OSI七层网络协议
OSI网络协议,一共七层:
第一层 物理层,关心的是接口,信号,和介质,只是说明标准,如EIA-232接口,以太网,fddi令牌环网
(类似快递公司,公司规模,快递人员数量,车辆数等硬件)
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:一类是局域网中数据连路层协议:MAC子层协议,有LLC子层协议.另一类是广域网的协议如:HDLC,PPP,SLIP.
(类似快递公司,提供的服务,如点到点的送达时长,收费,丢包服务,损坏赔偿服务等软件)
第三层 网络层:主要是IP协议.网络层的核心功能便是根据这些地址来获得从源到目的的路径,当有多条路径存在的情况下,还要负责进行路由选择.
(类似快递上门取货,打包和填单(收发人的地址),关注点到点,门牌号到门牌号,因为软硬件已知,选定一个快递公司,就相当于选定了送货路线)
第四层 传输层:主要是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.另一个是不面向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.
(类似快递公司内部中转快递包,关注端到端,城市到城市)
第五层 会话层:在网络实体间建立、管理和终止通讯应用服务请求和响应等会话.
(类似快递送货上门,签收)
第六层 表示层:主要是编码,如ASCⅡ,表示图象的GIF,表示动画的MPEG等.
(类似收件人拆封包裹,然后看到包裹里具体物品)
第七层 应用层:就是应用程序里面的,文件传输协议FTP、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、域名系统服务DNS、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和HTTP协议等。
(类似收件人开始使用包裹中的物品)
在数据的实际传输中,发送方将数据送到自己的应用层,加上该层的控制信息后传给表示层;表示层如法炮制,再将数据加上自己的标识传给会话层;以此类推,每一层都在收到的数据上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并传给下一层;最后到达物理层时,数据通过实际的物理媒体传到接收方.接收端则执行与发送端相反的操作,由下往上,将逐层标识去掉,重新还原成最初的数据.由此可见,数据通讯双方在对等层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,定义同一种数据标识格式,这样才可能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而不至走形.
各层协议的快递比方不一定准确,请自行判断理解.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